框體類鈦合金零件機械加工工裝設計思路
框體類
鈦合金零件,常見的是鈦合金機匣。根據(jù)產(chǎn)品使用的不同要求以及它的加工特點,從整體上考慮零件加工變形控制,從毛坯處理、粗加工到精加工采取合理措施控制零件變形,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。目前主要有4種工藝:①分段精加工,再焊接,再補充加工焊接接頭部位。②分段粗加工,再焊接,再整體數(shù)控精加工。③整體鍛造,再粗精機加工。④整體鑄造,再粗精機加工。
考慮框體類鈦合金零件一般薄壁、易變形、結構復雜,根據(jù)其結構分析,在工裝輔助設計時務必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則。
(1)滿足工裝使用過程中工件定位的穩(wěn)定性和可靠性,有足夠的承載或夾持力,有適合零件的剛性結構。
粗加工時,裝夾夾緊力可大,以防止在切削寬度、深度較大的大切削過程中零件的松動;精加工時,考慮零件易變形,工裝夾緊力要稍小,但要可防止工件松動。對于薄壁結構的特易變形零件,務必適當增加輔助支撐工裝結構。
(2)盡量充分考慮零件設計基準(使用基準)、工裝定位基準及零件檢驗基準間的統(tǒng)一或關聯(lián)。
(3)滿足裝夾過程中的方法簡單與操作快捷。
(4)滿足工裝在調(diào)整、一并轉(zhuǎn)序或更換過程中具有可靠的重復定位性。
(5)盡可能地回避結構復雜、成本昂貴,嚴格遵循手動、氣動、液壓、伺服的依次優(yōu)先設計采用原則。
(6)周向需要設計限位防轉(zhuǎn)裝置,防止二次裝夾沒周向基準。如批量較大,可以設計氣動、液壓的自動化夾具,實現(xiàn)加工時壓緊塊自動讓位以及自動回復壓緊。如是側面開槽(孔)以及其他涉及到可能在加工零件時會切削到工裝的情況,一般來講在設計時應考慮適當讓位,更優(yōu)的方案是推薦該工裝匹配部位選用與零件相同的材質(zhì),以避免刀具的損壞而帶來的質(zhì)量事故。
對于薄壁類框體
鈦合金零件精度要求高的部位,工裝的裝夾可能會導致零件的新變形,要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和性能。因為在切削過程中,切削力、夾緊力之間的波動效應會產(chǎn)生耦合作用,導致夾緊不當?shù)母郊討?、切削后的殘余應力、工件?nèi)部的殘余應力再次分布,當工裝卸力后就產(chǎn)生加工后新的變形。為此針對特殊的部位,推薦運用“過渡外形可調(diào)支撐”或“過渡外形柔性工裝”的辦法,即根據(jù)自由狀態(tài)下零件過渡外形的形狀設計與之完全貼合的可調(diào)(柔性)支撐并夾緊。如是加工大型薄壁鈦合金零件內(nèi)壁時,更多從節(jié)約成本的角度,一般通常采用碗狀包托與芯部襯托相結合的工裝結構方式,這種方式可更有效地實現(xiàn)工裝的裝夾可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