鈦螺栓加工中需要注意的問題
鈦合金材料屬難加工材料,導熱性差,易與工具發(fā)生粘連,存在著較強的缺口敏感性,在滾壓過程中會產(chǎn)生較強的加工硬化。在實際生產(chǎn)中,飽滿牙型的滾壓存在一系列問題。其一,飽滿牙型在滾壓中將兩個滾絲輪間的間隙擠滿后,滾絲輪如再繼續(xù)滾壓,毛坯材料無處可流動,只能在滾絲輪間來回地被擠壓,結果使螺紋產(chǎn)生了較高的表面硬化,當硬化超過了材料的抗拉極限時就產(chǎn)生了裂紋,如圖1所示,螺紋牙側、牙底硬化最嚴重,因此產(chǎn)生裂紋;其二,飽滿擠壓時,參與滾壓的滾絲輪的每一個齒都同樣受著較強的循環(huán)載荷的影響,滾壓的能量也作用于滾絲輪,使其壽命嚴重下降,在實際生產(chǎn)中,每副滾絲輪只能滾壓3000-5000件鈦螺栓,就產(chǎn)生了牙頂碎裂現(xiàn)象,滾絲輪就無法再繼續(xù)使用,成本極其昂貴,另外,滾絲輪牙頂碎裂的產(chǎn)生有個形成過程,使生產(chǎn)者無法判定滾壓螺紋的合格性,即何時滾壓的是合格的,何時滾壓的是不合格;其三,在滾壓形成螺紋的過程中兩側上升最快,勢必當螺紋滾滿時在牙頂產(chǎn)生一個折疊,探傷時螺紋牙頂有熒光顯示痕跡,為了判定最大缺陷深度,還需采用解剖方法才能判定該處的缺陷是否超過標準;其四,現(xiàn)代緊固件連接接頭都具有較高的疲勞壽命,對于螺栓孔都具有較高的精度要求,在安裝過程中不允許產(chǎn)生孔壁損傷,而較尖的螺紋牙頂極易損傷孔壁??傊枬M螺紋牙型給生產(chǎn)帶來了極大麻煩,不但會增加裂紋產(chǎn)生的機會,使零件疲勞壽命降低,還降低了滾絲輪使用壽命,再者給檢測帶來不必要的麻煩,也容易產(chǎn)生孔壁的損傷,因此對鈦合金緊固件螺紋大徑進行修正勢在必行。
在國外,如美國所有
鈦螺栓、最新的鈦螺栓標準中都對螺紋大徑進行了修正,將螺紋大徑尺寸下移,螺紋都采用了不飽滿牙型。螺紋的受力主要在螺紋中徑附近,螺紋大徑的下移估計不會對螺栓的機械性能產(chǎn)生影響,筆者為了證實這一觀點,為我國鈦合金緊固件螺紋大徑的修正提供依據(jù),對兩種有代表性的HB6563.6、HB6563.10六角頭鈦螺栓不同螺紋大徑的機械性能進行了試驗研究。兩種螺栓分別采用3種大徑尺寸;機械性能驗證包括抗拉、疲勞、應力持久試驗研究。
純鈦達到800,000磅/英寸2(5517MPa),合金鈦達到180,000磅/英寸2(1241MPa)以上,遠遠高出許多合金鋼的強度,因此
鈦具有很高的強度重量比。鈦的彈性為鋼的兩倍,成為抗斷裂或折斷要求很高的應用場合之理想選擇。此外,鈦合金還比不銹鋼具有更高的耐腐蝕和耐氧化能力。鈦的許多品質使它適合大多數(shù)應用領域,但同時也導致其成為最難加工的材料之一。但是,了解這種材料特點的廠家卻可以成功加工鈦零件,而并不不必花費高昂代價。大部分鈦合金導熱性很差。加工過程中產(chǎn)生的熱不會通過零件和機床結構擴散,而是集中在切削區(qū)。某些情況下達到的溫度高達2 ,0000°F(11093℃),可能導致崩刃和變形;而刀刃變鈍則會產(chǎn)生甚至更高的熱量并進一步降低刀具壽命。切削溫度可以達到如此之高,以至于鈦屑有時候會迸發(fā)火焰。切削過程中產(chǎn)生的高溫還會引起工件不斷硬化,這種現(xiàn)象會影響鈦的表面完整性,并可能導致零件的幾何精度不精確,并嚴重降低其疲勞強度。對成品有益且必需的
鈦合金彈性,在重負荷切削中卻對撓曲和振動“火上澆油”。在切削壓力下,“彈性”材料從刀具處挪開。因此,切削刃不進行切削而是進行摩擦,特別是在進刀量比較小的場合。這種摩擦過程也會發(fā)熱,加劇因材料導熱性差而引起的問題。
采用正切削幾何結構減少切削力,發(fā)熱及零件撓曲。采用恒定進給防止工件出現(xiàn)加工硬化。在刀具切削過程中,千萬別停止進給。用大量冷卻液維持熱穩(wěn)定并防止可能導致次表面出現(xiàn)不規(guī)則和可能的刀具故障的溫升問題。保持刀具尖銳。鈍刀會加速溫升,并引起導致刀具發(fā)生故障的磨損和撕裂現(xiàn)象。在盡可能軟的狀態(tài)下加工鈦合金。由于許多合金是時效硬化的——它們在加熱時變硬——在形成第二相粒子時,它們變得強度更高,磨蝕度更大。盡可能采用較大的刀具端部半徑或圓形刀片,使刀具更多地進入切削。這樣可以降低任意一點的切削力并防止局部損壞。